正在阅读:肚子疼、呕吐…… 小心!这或许是心理问题反映出生理疾病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肚子疼、呕吐…… 小心!这或许是心理问题反映出生理疾病

原创 阎润珍2024/10/13 16:02: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22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刚过去不久的十一长假,在人们忙着游玩时,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心理咨询科也在忙着看诊,该科副主任李荟表示,不仅仅是这个假期,自开学以来,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一直不少,各个年龄段都有,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家长们格外留意。9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案例一
幼小衔接不流畅
心理问题引起躯体症状

 小华(化名)今年9月份成为一名小学生,小华的爸爸妈妈对于她崭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可让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开学刚半个月,孩子频繁出现呕吐的现象,而且在学校呕吐的次数很多,开始家长也以为小华是不想上学耍得“小聪明”,可看着孩子呕吐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小华的父母有些害怕,于是带着孩子来到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就诊,小华父母向大夫陈述了孩子的病情,抽血、化验、影像检查,所以相关的检查做了一遍,却没有发现小华身体有严重的生理疾病,于是小华父母带着孩子回了家。

可是这样的症状始终没有减轻,为了保险起见,小华的父母带着他去了上级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依然是一样的结论,这让小华的父母很是纳闷,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来到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心理咨询科寻求帮助,该科副主任医师李荟听了小华的发病过程,她发现,孩子在学校呕吐次数多,在家的时候症状就会减轻。于是她对小华进行了检查,并和孩子进行面对面沟通,通过交谈她了解到,小华班级的一位老师对班级学生要求严格,这让小华产生了害怕的心理,造成不适应,心理上的变化,小小年纪的小华又不能准确表达,于是久而久之,就反映在了身体上,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于是李荟将自己的初步判断告诉了小华的父母,希望小华的父母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和孩子多交流,并在课堂多表扬鼓励小华。几天后,小华的父母给医生打来电话,说老师和孩子谈了心,并注意了她在学校的表现,现在孩子的症状减轻了不少。
  
专家建议

李荟说,低年级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更不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因为在大多数家长的概念里,低龄儿童不会和心理疾病挂钩,殊不知这是错误的。

“其实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些会出现适应较慢的情况,往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会直接通过生理表现出来,比如:呕吐、发烧、肚子疼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作为家长要注意分辨,而不是一味地以为孩子是恶作剧。”李荟说。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在课堂出现坐不住、随意在教室走动等情况,可能并不是孩子调皮,而是“多动症”作祟,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心理障碍性疾病,大多12岁前起病,主要发病于儿童时期,多动症的患者一般可能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在位置上扭来扭去、人际交往比较困难等症状。“有些孩子不治疗,多动症可能会延续到初中、高中甚至成年时期,非常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出现此类症状要及时就医。”

她表示,低龄儿童的心理问题往往不能称之为病,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情况和表现出来的状态要多关注,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案例二
初中三年人际关系不佳
“久积成疾”想休学回家

小芳(化名)今年已经是初三的学生,可就在前几天,她让自己的妈妈带着她找到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心理咨询科的大夫,因为她处理不好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不想去上学甚至想退学。

小芳说,从上初一开始,就有同班同学对她进行不切实际的“造谣”,导致班级的同学对她有些成见,虽然她百般解释,但依然效果不大。因为这些谣言,同学跟她有了芥蒂,平时下课玩耍也不愿和她一起,放学回家更是她一个人独行,本就有着学业压力的小芳,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把沉重的枷锁套在了她的身上,虽然如此,她却没有告诉父母。

就这样,小芳一直忍受着,虽然心里很煎熬,但她不想荒废学业,直到升入初中三年级,陡然增加的学业压力,让她实在喘不过气来,于是出现了吃不下也睡不着的情况,而且记忆力也差了不少,出现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感觉到自己状态不对,她才告诉父母这几年心中的困扰,父母听后,赶忙带她来到医院寻求帮助。

李荟在了解情况后,对她的病情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并给出了药物配合心理疏导的治疗方案。
  
专家建议

李荟表示,初中是一个孩子较为敏感的阶段,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迈入初中,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变进入了快车道,他们需要面对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但是却不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所以这时候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引导。”李荟说,“家长要学会聆听,去耐心地听孩子讲的每一件事,也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他身边的朋友,要学会认同。”

在生活中,家长要做孩子的“盟友”,对于他困惑的问题提出建议。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放、诚恳地沟通环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家长的倾听态度应是无条件的接纳,避免批判和嘲讽,这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心理冲突解决技巧,引导孩子分析自身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帮助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集体项目,提供与其他同龄人交往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练习社交技能,同时也能找到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增强在集体中的归属感。
  
案例三
家长一句话让高中生瞬间崩溃
极度焦虑让自己寝食难安

 

小宁(化名)利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让妈妈带着她来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家长的一句“这次月考连基础题的分都没拿到手啊”让她焦虑不已,严重影响了自己学习生活。

小宁今年高三,深知孩子压力大,所以小宁的父母平时多以宽慰她为主,也经常说对她没有要求,也不会拿她和别人做比较,可是在小宁看来,家长是“说一套做一套”,“什么对我没要求,说我基础题的分没有拿到手,这不还是有要求,时时刻刻只是关注我的分数。”小宁说。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父母的这句话总是在小宁的脑海中出现,她也不断苛责自己,20多天前出现了失眠、没有胃口、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等症状,最近更是时常感到很崩溃,感觉自己的状态快速下滑,于是让父母带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当父母听说是因为他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女儿焦虑不安,他们也很是惊讶。经过检查,小宁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目前正在治疗中。
  
专家建议

李荟表示,高三是孩子们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他们心理起伏较大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家长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关键。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高三生活,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

“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可能会出现成绩波动、情绪低落等情况。在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信任。告诉孩子你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会一直支持他们。”李荟说。

同时,作为高三学生的家长,过度奉献很容易给考生增添无形的压力,使考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家长应保持日常生活中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生活,但在孩子需要时,永远是他们坚实的依靠‌。家长应充分相信孩子,适时给予关爱。高三的考试很多,孩子难免会遇到考试失利的情况。家长应信任孩子,给予适当的鼓励,避免谈论“万一考不好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让孩子感觉到“只要尽力就行”的态度。

“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家长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心态、情绪相互影响。家长应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构建独立稳定的心理状态‌。”李荟表说。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