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9月22日,2024德州网络文明大会暨“网聚新力量 见证新德州”网络主题活动在德州举行,夏津县七旬老支书直播团队荣获“好网民·在德州”榜样人物称号。
在“三个村支书”的直播间里,已退休的70岁老支书赵德福、71岁的赵连利和59岁的后赵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赵连银轮番上阵,为网友们介绍夏津的特色农副产品。8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一窍不通到如今全网拥有30多万粉丝,“三个村支书”摇身一变成为“网红”主播,操着一口夏津话接地气地“带货”,让夏津的农副产品“触网出圈”,走向全国各地。
探索:“红薯专家”直播带货遇困难
“直播间的家人们,看看咱们夏津的蜜薯,个个流油流蜜,吃起来像冰激凌的口感。”“感谢网友下单!”“为你点赞!”……9月23日,在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赵德福、赵连利和赵连银三名老支书正在通过直播带货售卖本地蜜薯、贝贝南瓜和桑椹干,他们中有主播、有助播,大家分工明确。很难想象,他们最初直播时的慌张情景。
作为和红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红薯专家”,从种到吃,说起红薯的特性那是如数家珍,脱口而出。然而面对“直播”这件新鲜事,三位主播最开始心里并没有底。“从来没接触过直播电商,原来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赵德福说。
“起初不知道什么时候直播、直播时怎么说,甚至连直播平台违禁词也没摸透,我们就硬着头皮开播了,没有粉丝,直播间也没人看,第一次播了十分钟,不知道说什么就暂停了。”回忆起今年1月份刚刚开播时的场景,三位老支书历历在目。虽然是“红薯专家”,但是三位老支书对着镜头说话多少有些紧张,“稍不注意就说了违禁词,说到的时候还有点害怕,不知道说啥。”赵连银告诉记者。
用赵连利的话说就是“赶鸭子上架”,就这样,三位老支书大胆尝试,赢得了网友一致好评。
成绩:全网30万+粉丝,让夏津红薯走向全国
老支书的“草台直播间”搭建在后赵庄村的一间农家小院里,几部手机、一台电脑、一台电视,加上老支书面前的农副产品,整个直播间朴实无华。“卖出第一单的时候,别提我们有多开心了!”回忆起直播售卖的第一单红薯,赵连利仍然激动不已。
在后赵庄村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三位老书记不断拍摄宣传视频引流,凭借创意直播组合,真实、接地气的风格,成功“出圈”。开播四十天,“三个村支书”直播平台粉丝数量就达到了12万,销售量达到了300多万斤。截至目前,“三个村支书”全网粉丝量达30多万,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红薯滞销问题,更把夏津的红薯带向全国。
近期正值贝贝南瓜的销售旺季,三位主播再次“上线”,每天直播6个小时,于他们而言,真正实现了“手机成为了新农具、网络成为了新农资、直播成为了新农活儿”。
“为给村民办实事的好书记点赞”“三位村支书辛苦啦”“红薯品质很好,回购多次了”……直播不仅带动了销量,三位老支书的做法也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他们见识了网络的力量,备受鼓舞,劲头更足了。
未来:扩大规模,鼓励年轻人的加入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老支书在短视频里真诚地说道。
夏津县后赵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蜜薯集散地,每年红薯存储量超一亿斤,谈及为何做起直播带货,三位老支书感慨万千。“去年12月,德州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正值销售旺季,大雪影响交通,导致村里存储的1.5亿斤蜜薯滞销,老百姓发愁,我们也发愁。”三名老支书坐在一起拉呱时,谋划如何打开红薯销路,对于直播带货卖红薯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现如今,直播成功了,不仅提高了夏津县后赵庄村的知名度,还让更多网友了解到这个“全国红薯集散地”,三位老支书心里乐开了花。
有了前辈的大胆尝试,后赵庄村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接下来,我们准备扩大规模,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直播带货,建立直播带货基地,让更多网友吃到我们正宗的沙土地蜜薯!”赵连银说。(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袁明慧 摄影 高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