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上午在体育公园举行的触式橄榄球比赛让我大开眼界,下午的高水平三人篮球比赛更是让我热血沸腾。”8月18日,在德百奥莱广场,2024山东省男子三人篮球联赛德州站在这里打响,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市民李先生早早便来到比赛场地。激烈的争抢,精彩的过人,精准的投篮……现场观众喝彩不断,掌声雷动。
除橄榄球和篮球比赛外,这一周德州还举行了2024山东省中小学生击剑联赛、京津冀鲁激光射击冠军赛以及德州市第八届街舞文化节等一系列竞技和全民健身赛事,让德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众多高水平体育赛事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德州深入推进特色体育名城集成改革,一项项体育赛事在德州拉开序幕,一件件“德州制造”走进国内国际赛场,一处处体育场所面向全民开放,一所所中小学开设特色体育课程……规划中的画面逐渐清晰,一座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正在建设落地。
以赛为媒
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
创建特色体育名城,离不开赛事支撑。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2024德州“两河牵手”户外运动嘉年华、第五届全国“州城之战”街舞大赛、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陵城站、齐河站、平原站、德城站)等精品赛事活动100余项。德州被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中国板式网球推广试点城市”称号。
今年4月举办的“两河牵手”户外运动嘉年华成功探索出“体育+文旅+消费”新模式,将体育赛事、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多种元素融为一体;6至7月份举办的全国体院杯篮球联赛,仅一项比赛就带动客流量突破10万人,拉动消费1200余万元;山东首办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赛事,就将花样跳绳项目放到德州,吸引华东地区五省一市16支代表队300名运动员参与。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市开展各类赛事活动千余场次,拉动“吃住游购”等各类消费产值近90亿元。
近三年来,德州已成功举办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中国三人篮球联赛、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全国花样跳绳(华东区)决赛、全国钓鱼大赛等高端精品赛事600余场次,参与人次200余万人。
“通过举办一系列高级别赛事活动,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华东各省份以及省内其他城市的运动员和游客,来到德州、看见德州、喜欢德州,既增强了德州的城市品牌形象,又拉动了全链条消费,多方面推动特殊体育名城的发展。”德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常健勇说。
争金夺银
德州健儿赛场勇创佳绩
今年6月,在2024年世界轮滑锦标赛自由式轮滑国家队选拔赛上,我市学子马小一获得女子公开组花式刹停比赛的冠军。
今年8月,在2024年山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德州运动员斩获6金3银6铜。同月,在2024年山东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联赛中,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古典式摔跤队共获得5金3银2铜……
近日,记者来到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探访夏训运动员。德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王晓东介绍,目前学校开设有13个项目,并配备了26人的教练员队伍。作为全市竞技体育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市体校建立起“市、县体校+体育特色学校+社会力量”相贯通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弥补德州竞技体育的短板。
作为夏训中最“年轻”的队伍,该校女子橄榄球队在今年的省锦标赛中依靠默契的团队配合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摘得铜牌。“橄榄球训练很累,但我们必须坚持,我的目标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打进省队,登上更高的舞台,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家乡增光添彩。”德州市橄榄球队队员马志章说。
为推进竞技体育发展,我市还大力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目前,全市市级体育协会达到51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18个,其中14个协会、5个民非实现实体化经营,体育社会组织年均举办赛事活动项次超过200项次。
全民健身
打造“10分钟健身圈”
打造体育名城不仅需要精品赛事的影响力,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德州体育历史源远流长,八极拳入选“2022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德州已连续举办7届“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
现如今,体育健身成为城乡居民生活新潮流,自行车、太极拳、乒乓球等运动项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齐河县、庆云县获评“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之乡”。
今年5月,德州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市体育公园开幕。本次运动会设置比赛项目两类22项,将全民健身延伸至青少年和乡村,激发更多群体参与热情。社区运动会全面启动,举办社区运动会219场,参与人群5万余人次,初步形成四季有赛、村村有赛的生动局面。
今年3月,我市印发《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事项“提质15分钟健身圈、活跃基层群众文体活动”细化分工方案》,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市民运动球场154片,12个县市区完成新建智能健身路径任务。
此外,我市还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公共体育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体育公园20余处,其中投资15亿元、占地520亩的体育公园,成为德州“体育新地标”;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已成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马拉松和自行车赛事举办地;投资14亿元建设占地2860亩的国际钓鱼基地,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竞技休闲和餐饮娱乐于一体;利用边角空闲地块建设“健身角”,打造“10分钟健身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1平方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兴旺
德州制造走向世界
走进位于宁津的山东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四处闪烁着蓝色的电焊火光,数百台工业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激光切割器同时作业,将钢板切割焊接成一件件健身器材。“目前我们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山东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天树介绍,目前他们公司的产品出口业务遍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销售已遍及各省区域。
目前,德州拥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6个,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1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0个,是全国最重要的体育装备器材生产基地、山东省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全市规上体育企业42家,营收超125亿元,产业涵盖竞技体育装备、商用健身器材、场馆配套设施等多个领域,拥有泰山体育、迈宝赫、罗赛罗德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同时,我市依托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构建起对接京津冀、融入省会城市群的重要桥梁和促进与周边地市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成功举办中国·京津冀鲁体育产业交流大会、2023京津冀鲁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沿大运河(山东)城市体育发展联盟协作交流活动,产业签约项目35个、合同金额超57亿元,推动区域体育合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4月份,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公布的体育领域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2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企业,1家企业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在5月份举办的2024中国体博会上,德州体育企业展览面积、参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德州召开,我市共获得8项省级荣誉。(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杨 摄影 高家辉 通讯员 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