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从小区到社区,从超市到商场,从公园到街道……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德州市正在加快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德州市常住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116.32万人,占比20.73%。全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失能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养老工作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和紧迫。那么近年来,我市在适老化改造上进展如何,当下,我们的城市“适老”吗?
连日来,记者走访德州城区多个公园、商场和公共厕所等公共区域发现,目前我市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各场所亟须细化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参差不齐
近年来,德州不少公共场所和机构主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公共场所存在适老化改造水平不一的情况。
8月6日清晨,家住德城区馨园小区的70岁居民张大娘穿好运动鞋,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的人民公园遛弯,“每天来锻炼一下,拉伸一下筋骨。”因年龄大了,张大娘身上也有一身“小毛病”,迈台阶时膝关节有些疼痛,为避免受伤,弯腰、起身需要有扶手支撑,而人民公园的公厕恰好有扶手支撑。“这样的设施很方便我们老年人。”提起公园的公共设施,张大娘很是满意。
然而,同为开放性公园内的公厕,长河公园的公厕则没有任何进行“适老化”改造,地板也不防滑。正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告诉记者,这里常有老年人晨练和遛弯,晚上也有人跳广场舞,很多老年人人如厕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滑倒。
公交车是不少老年人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德州城区范围内,仅有部分主干路的公交站牌设有座位,其他道路的公交站牌鲜有座椅。
8月7日,在新华农贸市场公交站,一位白发老人靠在站牌旁边等车,等了十几分钟也没等到,老人略显疲惫。“附近公交车线路不多,有的线路20分钟才发一次车,公交站牌只有牌子,一些老人只能坐在台阶上或者靠在站牌旁等车。”旁边门市的赵先生告诉记者,新华路新华农贸市场附近是老居民区了,有不少老年人在附近居住,没有座位的公交站牌对老年人不太友好。
上车扶手、老人专座、清晰的语音提示……值得一提的是,公交车内的适老化改造相对来说到位,刚刚退休的张大爷对此也印象深刻,他表示,“现在公交很方便,有安全感,看到老人上车,司机一般都停下来,等我们坐好了再开。”
市民盼公共区域“适老化”
“等车也有个地方能歇歇脚就好了。”8月7日中午,经常在新华农贸市场公交站乘坐公交车的王阿姨告诉记者,“我家住在这边几十年了,经常需要坐公交去天衢新区看孙子,站着等车真的很累人,能有个座椅就好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公交站牌设置座椅,老年乘客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诉求——站牌字体变大。
在市区多个公交站台,记者注意到,公交站牌字体样式、颜色和大小都统一格式,在站牌正面,用大号字体标注站名和所经停的公交线路,但在站牌背面,详细标注公交线路所经停站点的字体略小。“戴老花镜也费劲,希望站牌字体变大一点。”王阿姨说。
此外,在各大商场的公厕、超市内,也没有适老化改造的痕迹。德州多家商场的公厕没有设置防滑垫和扶手,超市里也没有放大镜提供给老人。
实际上,家门外的安全,对于老人来说同样重要。采访中,居民对社区道路状况、道路照明关注度较高。不少老人表示,期盼公共区域对老年人“友好”一些。
适老化改造更要关注到公共场所
近年来,德州市养老服务业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记者检索发现,有关公共区域适老化改造方面,目前我市未出台相关政策。
今年7月10日,德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德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指出,关于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工作任务为:2025年年底前,全市完成不少于1500户的适老化改造任务。
以上海市推进公厕智能化为例,今年年初,通过下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持续做好2024年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通知》,要求各区结合公厕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对照标准进行改造,以满足市民的多样化如厕需求。其中“通行安全”项规定,“厕间门应具备自闭功能,有显示使用状态的设备,以保证老年人用厕便捷、安全”;“自主如厕”项规定,“配置无障碍设施的厕间均应安装紧急呼叫器,便于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自主求助”;“服务优化”项规定,“应在公厕内各独立封闭空间设置‘请勿遗忘随身物品’等内容的语音提示装置,防止老年人如厕后遗忘随身物品。
因此,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在小区和家中着力,还要关注到社会公共场所,为老年人构建友好环境。多一条坡道、添一个座椅、路面平整些、扶手多一些,就能给老人的出行和活动提供更多方便,带来更贴心的关怀,真正让老年人“出得了门、下得了楼、坐得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