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全面履行六项职能!今后五年,德州侨联这样干→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全面履行六项职能!今后五年,德州侨联这样干→

转载 齐晓冉2024/07/16 15:00: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41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adaed82f-c030-4736-a098-a5a7ae7bbd52.jpeg

 近日,我市召开了德州市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7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耿发升,市侨联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张炳良出席,向大家介绍此次大会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会基本情况

  德州市侨联是市委领导下的由全市归侨侨眷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根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规定,地方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按照市委工作要求,今年7月召开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3个月的精心筹备,德州市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于2024年7月11日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十六届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取得新成效,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侨界盛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德州市侨联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德州市侨联聘任第五届委员会海外委员的决议》,选举产生了市侨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5名、常委11名以及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

  大会号召,全市归侨侨眷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侨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团结凝聚全市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高扬理想之旗,勇担时代之责,不负侨胞之望,团结一心、踔厉奋发,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侨界力量!


今后五年侨联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全市侨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履行服务经济发展、依法维护侨益、拓展海外联谊、积极参政议政、弘扬中华文化、参与社会建设六项职能,持续推动全市侨联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贡献侨界智慧和力量。
  (一)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不断汇聚“侨心向党”的澎湃力量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立足侨联职责定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高标准抓好学习、宣讲、培训、研讨等活动,高质量宣传好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记“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开展主题活动,增强侨界群众政治认同。以重要时间节点和省、市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群众性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侨界主题活动,持续营造和巩固“思想入侨心、同心促发展”的德州侨界良好氛围。
  加强团结引导,凝聚同心奋进共识力量。积极邀请海外侨团、侨胞来德参加系列活动,举办“华裔新生代德州行”“德州同乡联谊大会”等活动,引导和组织归侨侨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二)以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为重点,充分发挥“以侨架桥”的独特优势
  深度涵养优质侨务资源,在“以侨引才、以侨引智”上精准发力。用好“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模式,调动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等力量,扩充海外人才储备网;邀请知名侨领来德考察,吸引更多侨界人才投身德州建设发展。
  凝聚侨界创新创业力量,在“以侨引商、以侨引资”上精准发力。深化拓展涉侨特色经贸活动;依托德州市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发展联盟,把中国侨联“创业中华”品牌活动引入德州,努力拓宽德州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升德州文化传播能力,在“以文引侨、以文聚侨”上精准发力。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丰富提升“亲情中华”夏(冬)令营、“好品山东”全球华侨华人短视频大赛、“侨联世界”海内外推介官在行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活动品牌,促进海外侨胞积极参与德州经济文化发展。
  (三)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为目标,全面深化“为侨服务”的有效路径
  实施助侨惠侨行动,在“为侨解困”上出实招。广泛开展“访企业 送服务”活动,用好“山东省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举办困难归侨侨眷技能培训班、开展新侨创新创业交流会等,全力支持侨界创新创业。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在“暖侨惠侨”上下实功。深化“侨爱心工程”,擦亮“侨星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开展好侨联“暖巢”、侨联“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侨界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
  坚持依法维护侨益,在“维护侨益”上见实效。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山东省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等的宣传力度,做好联系服务人大归侨侨眷代表和侨联界政协委员工作,鼓励和支持广大归侨侨眷充分反映侨界声音。
  (四)以加强侨联自身建设为抓手,持续打牢“侨联组织”的基层基础
  深化侨联机关党的建设,切实提高侨联组织凝聚力。坚持党建带侨建,不断优化“党建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作风建设、带阵地建设”的工作格局;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改善侨联政治生态,提高侨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推进基层侨联组织建设,着力扩大侨联组织覆盖面。立足侨情实际,织好侨联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包括涉侨社团在内的组织网络和侨联与其他部门、其他群团组织之间的工作网络;着力推进科研院所、各类园区、“两新组织”等侨联组织建设,不断扩大侨联组织有效覆盖面。

  加强侨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侨联组织战斗力。紧紧围绕“小机关、大舞台,小队伍、大服务”的工作思路,以作风建设推动侨联干事创业,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服务热情的高素质侨联干部队伍,让侨联干部更好肩负起新时代侨联事业创新发展的职责和使命。


答记者问




  目前,全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怎样?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张炳良:目前,全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是:12个县市区中只有德城区设有侨联组织;驻德高校中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有侨联;企业中,水电十三局设有侨联小组;市各机关、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侨联组织几乎“空白”。总体来看,我市侨联组织,特别是基层侨联组织数量较少,增长较慢,覆盖面较小,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市侨联工作的开展。
  中国侨联2019年2月18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及留学人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及留学人员人数在30人以上的村居(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各类园区、市场、楼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原则上应设立基层侨联组织。人数不足30人的,可以设立侨联分会、小组、工作站等。”这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一步,市侨联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侨联工作的意见》为抓手,按照德州市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精神,推动实现侨联组织应覆盖尽覆盖,归侨侨眷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市直部门、高校、大中企业成立侨联组织,明确承担侨联工作的相关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充分发挥其维护侨益、落实惠侨政策等工作职能。适应侨界群众分布变化情况,指导和支持各地在乡镇、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基层侨联组织。




  请介绍一下德州市“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情况。


  张炳良:我市现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3处,分别是苏禄文化博物馆、董子文化街、梁子黑陶博物馆;“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3处,分别是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临邑邢侗纪念馆、德州市博物馆。这在全省是比较多的。

  “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各级侨联组织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类文化场所予以确认的重要窗口,是侨联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优势互补、合力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中国侨联、省侨联每年进行一次申报、认证。申报单位要“富有文化特色、热情为侨服务、专注社会引领、配套机制完善”,经由地市侨联组织推荐,省级以上侨联审核、复查、确认,完成相应级别的基地认证。认证范围包括: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场所。主要是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迹、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等。
  二是知名旅游文化景点。主要是文化街区、文化园林、民俗村落,以及风景名胜的文化景点等。
  三是文化研究培训机构。主要是特色侨校、侨史研究机构,以及书法、国画、武术、中医、烹饪、民乐、戏曲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培训馆所等。
  四是其它文化交流单位。主要是由侨界人士或广大侨胞创办、参与创办、捐建的其它文化机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等。



  2024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能具体介绍一下嘉庚精神的内涵吗?


  张炳良:陈嘉庚先生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不朽贡献,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创业、兴学,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嘉庚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嘉庚精神”表现为“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一是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陈嘉庚一生矢志追求进步、紧跟时代步伐,经历了三次重大政治抉择,在一些重要的节点上,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1956年10月,陈嘉庚在中国侨联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胆识和英明抉择。
  二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陈嘉庚的一生,经商历洋,初奠基业,力图报国,倾资兴学,百折不挠。他的企业,有过鼎盛的时候,也曾江河日下,危机不断,但为了责任,他“宁愿企业收盘,学校也不能停办”,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奋进。他的一生既集中体现了海外赤子爱国爱乡的殷殷之情,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尚品质。
  三是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陈嘉庚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因此,他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为信条,自1913年在家乡集美兴办小学开始,一生资助或创办的学校有118所。他1919年捐助兴办厦门大学时,公开认捐金额是其当年资产总额的两倍。有人测算,陈嘉庚一生对教育事业的捐款,在现代相当于一亿美元。
  今后,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将围绕传承弘扬新时代“嘉庚精神”,引导广大归侨侨眷以陈嘉庚为榜样,自觉把个人梦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侨心向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充分展现侨界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