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手指是田成东的“诊断仪”,选穴、刺入、拔针,动作行云流水,细若麦芒的银针,于毫厘之间发挥神奇作用,为患者驱除病痛。
今年51岁田成东深耕针灸领域30年,用一根小小银针,让无数患者获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良医。近日,记者走进禹城市辛寨卫生院,聆听田成东上下求索的漫漫医道。
“有效果”是金字招牌
患者奔着田成东来,冲的是疗效。
采访当日,记者在诊室见证了这样神奇的一幕。一位六旬老者弯着腰进门,讲述自己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犯了,连续3天疼得直不起腰。
“田大夫,我之前腿疼的问题是你给治好的,我相信你,你看看我这老毛病应该怎么治?”老人说出自己的请求。田成东为其检查过腰部情况,再细致把脉,随后开始进行针灸治疗。
和老人预想的治疗方式不同,治的是腰病,施针的地方却是手。“这是中医精髓所在,善于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针灸重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也就有了患者看到的‘头痛医脚’‘左病右治’。”田成东说道。
大约20分钟后,老人的腰疼症状逐渐缓解,用手扶着腰部,竟可以慢慢直起身来。一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田成东介绍,基层医生的口碑全靠患者口口相传,他的针灸技术被群众信任,也基于无数类似于上述病例的积累: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对骨折、脱位患者给予整复夹板固定,免除手术之苦;应用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患者,一次治愈无复发;熏洗活血汤用于外伤后病人消除肿胀……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医生”。
“以人为本”正医德
中医注重调和阴阳,讲究平衡和谐,医术之道也是医生追求的医德之本。田成东治病救人不是简单的看诊、开方,也始终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温言良语给患者人文关怀,换位思考,让患者舒心。
曾有一位患者评价他,“田大夫,听你说的这几句话,我的病好了一半”。这名患者刘女士61岁,脾气暴躁,患有“三高”基础疾病,日常很少出门,常引发家庭矛盾,每到此时她总感觉憋气头晕。
田成东接手后,除了给予康复、针灸治疗外,常抽时间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开解老人,鼓励老人多出去走走。心事得以开解,治疗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一家人也特意送来锦旗感谢。
日常看诊中,有首次接触针灸治疗的患者,对于针灸治疗心有顾虑,田成东耐下心来解释,“中医认为,人应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平衡,一旦平衡遭到破坏,就可能出现疾病,而针灸使用有效、简便的方式维系这种平衡。”
也常有远道而来的患者,赶到诊室时,已是田成东下班的时间,他主动提出加班。“患者如果不是遇到了难题,怎么会跑远路来找我,如果因为我休息延误了治疗,就是有悖‘医德’了。”田成东说道,他的上班时间基本是全年无休,只要患者需要,他一定会挤出时间看诊。
“读经典、勤临床、善总结”方可成良医
中医有数千年历史,内容宏博,医理深邃,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以来,田成东每天坚持利用做临床之余的时间来研读中医古籍,积累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尤其深耕中医治疗在基层应用领域。
田成东用9字总结中医成长的必由之路——“读经典、勤临床、善总结”。他在各类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结合传统中医针灸经典及个人临床经验,开创了以针灸为主,艾灸等理疗为辅的中医特色诊治,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为充分发挥中医的技术优势,2022年5月,禹城市辛寨卫生院依托以田成东带领的中医科优势,成立中医日间照料病房。目前,该院收治的患者中,运用中医技术治疗的患者占五成,收治的病种也涵盖了内、外、妇、儿等不同病症,从调理人体脏腑机能着手,调整人体体质,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突破了针灸科收治患者的瓶颈,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有患者在顽疾治疗见效后,会说‘大夫,你真神了’,其实这并不是中医大夫神,而且中医文化神奇。”田成东说道,自己将持续研读一代代老中医留下的古书古籍,谨记于心,融会贯通,做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