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本报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祺媛)
电动自行车因小巧轻便、经济快捷,已成为市民日常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电池上楼等现象,不仅影响小区美观,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近日来,陵城区以临齐街道、安德街道为试点,全力推进充电桩安装工作,着力解决群众需求痛点,让居民能够充上“安全电”。
“为了防止电动车上楼充电引起安全事故,我们组织社区网格员、楼长、楼道长和物业工作人员不断加大对电动车充电安全隐患的宣传力度。并通过白天+夜间错时走访的方式进行全面走访,了解居民的难点痛点问题,逐一解决。”安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露露介绍说,针对第三方公司安装的充电桩费用高的问题。街道、社区、物业与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了沟通,通过充值赠费等方式,将充电价格由原来的1元钱充4个小时,调整到充5小时或6小时。
“现在电动车不用往楼道里推,也不用‘飞线’了,充电都是用的自家电,停下车就能充,太方便了。”临齐街道南街社区欣都嘉苑小区61岁的居民孙丰金说。
社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动员居民自筹资金安装。通过“接自家线、用自家电”的方式,由街道和社区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安装。据欣都嘉苑小区党支部书记许振文介绍,充电桩从居民自家电表接电,通过安全走线安装带保护罩的充电口,同时具备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居民的充电难、充电贵问题。
截至目前,陵城区已在57个小区安装自筹充电口4972个,小区内“飞线”充电和“入户”充电的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