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景的最佳时节,但对于部分市民来说,春季却并不“友好”,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反应接连不断,工作生活备受困扰。
面对过敏症状,很多市民都会想到服用药物,但对于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过敏药物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人盲目服用冲上热搜的“氯雷他定”。近日,记者采访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孙倩,对于如何选择抗过敏药物,她给出了“标准答案”。
“随着杨柳飘絮期的到来,过敏患者数量与日俱增,但春季过敏人数多不仅与飘絮有关,花粉、灰尘、霉菌等都有可能是引起过敏的过敏原。”孙倩说,治疗过敏最快速且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正确的抗过敏药物,但用药要谨遵医嘱。
据介绍,治疗过敏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氯苯那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扑尔敏”。这类药物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效果好的同时价格也较为便宜,但不良反应也相对明显。嗜睡、乏力、头晕……这些情况服药后都有可能出现,但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后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而最近火爆全网的“氯雷他定”就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的一种,还有西替利嗪同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此类药物虽然为非中枢镇静药物,但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也可能会出现嗜睡、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多数比较轻微,故仍建议在晚间服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偶可导致心脏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代表药物为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具有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对于服用药物,孙倩表示,抗组胺药只适合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服用,而且也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一是可能导致机体耐药性的出现,二是可能导致肝肾功能的异常。
此外,很多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呼吸道过敏症状有类似之处,容易发生混淆,因此,用药前应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用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