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寻访德州古树】周尹村千年唐枣树:村因枣树出名 承载百姓乡愁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寻访德州古树】周尹村千年唐枣树:村因枣树出名 承载百姓乡愁

原创 王晓松2024/03/27 16:43:4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1416 阅读 0 评论 61 点赞

DSC_0874.jpg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祺媛 摄影 高家辉 通讯员 马新磊 张甜甜

       一个村,因一棵枣树出名。

       3月26日,记者走进庆云县庆云镇周尹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百亩枣林,在枣林中心有一棵1600年的枣树,当地村民称它为“唐枣树”,是周尹村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你别看我们村不出名,但枣树很出名!一说唐枣树,大家都知道!”今年62岁的周明月指着这棵枣树笑呵呵地说,如今,这棵唐枣树承载着百姓的乡愁,村民回家就会到这里来看看。

DSC_0878.jpg

千年枣树口感甘甜 被人们称之为“唐枣”

       相比槐树、柏树、银杏树而言,这棵枣树长得不太高。树高6.5米,胸围4米,干身似镂龙雕凤,虽其“貌”不扬,酷似腰塌背驼的耄耋老人,但它造型独特。从北侧看,树干镂龙雕凤,苍劲飘逸;从南侧看,枣树腹鼓腔空,能容下小孩玩耍。

       在这棵千年“唐枣”旁,竖立有一块“唐枣”碑。“这棵枣树结的枣儿个头大、脆又甜,比糖还甜,古代李渊尝过后便诏封其为‘糖枣’,又因李渊随后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因此当地村民便把‘糖枣’谐音传为‘唐枣’。”周明月现任周尹村村支书,他说,以前千年“唐枣”每年可结百余斤红枣,人们还称它为“长寿枣”。

       “以前唐枣树生长旺盛,每逢夏季,树叶茂密,人们很喜欢到树下乘凉。”周明月说,如今说它枝繁叶茂谈不上,偏枝虽多枯朽,但主枝仍繁茂。等到中秋前后枣熟时,枝头果实累累,每年还能结四五十斤红枣。老照片2.jpg

△资料图

唐枣树是老一辈村民童年回忆

       “孙女你看,爷爷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在这棵枣树下钻树洞。”采访中,周尹村村民周志林抱着孙女来到唐枣树旁,向她讲述他与唐枣树的故事。

       “小时候,我特别调皮,每逢枣儿熟时,我就爬上树梢摘枣吃,特别甜。这时轻轻摇动树枝,树上的红枣和树叶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到地上,小伙伴们争抢着捡红枣。”周志林笑呵呵地和记者分享着他的童年往事。

       周志林回忆道,以前,唐枣树位于道路一旁,道路的另一旁是一片菜园。小时候,他跟着爷爷来菜园干活,经常跑到唐枣树下偷懒。如今,为保护唐枣树,当地政府“移路护树”,将原本道路移至唐枣树西侧。

       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唐枣树树干粗壮,树枝完整,多年后,树体倾斜,多根树枝也被大风吹断,当地政府对古树树体支撑加固、枝条整理。“我们变老了,唐枣树也变‘老’喽。”周志林感慨道,唐枣树历经千年沧桑,像一位饱经风雨的老人,向世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唐枣树可是周尹村老一辈村民童年的回忆!看见它,我的脑海中就回想起,儿时和小伙伴在唐枣树下玩耍嬉戏的场景。”周志林说。老照片.jpg

△资料图

建设百亩枣林 讲述唐枣文化

       2021年,周尹村以唐枣树为中心,整合土地资源,移植1570多棵枣树,建设百亩枣林。如今,枣树虽然还没发芽结果,但是百亩枣林已成为周尹村“新地标”,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唐枣树历经沧桑,却依然茂盛不衰,被当地百姓称为“枣神”。“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到唐枣树下祈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明月说。

       去年七夕节期间,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CCTV3频道)推出“古树下的告白”活动。本次线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7株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唐枣树成功入选,成为山东唯一入选的线下“告白地”,代表山东向全国人民“告白”。

       今年秋天,唐枣熟时,百亩枣林会迎来首届采摘节,届时将会吸引市民前来这里赏美景、品美食。打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也是一场愉快的旅行。这棵唐枣树,也成为展示周尹村枣唐文化的重要窗口。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