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通讯员 谷馨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成为山东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确立了“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也是这一年,德州市印发《德州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正式明确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此,德州抢抓重大机遇,借势借力发展,通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名企落户,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
在位于德州天衢新区的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先进的生产线正在紧张有序地运行着,经过拉制单晶、滚磨截断、切片倒角等数十道工序之后,一片片12英寸大硅片被生产出来。
作为山东省内第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德州也将成为北方最大的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基地,使山东省跻身硅材料产业国内第一方阵、靶材产业遥遥领先。
如此高精尖的企业,何以落户德州?德州位于东西南北的十字路口,南北更有京沪线大动脉,地理位置优势突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高校、职业学校集中,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充足等都是吸引项目落地德州的因素。另外,德州全方位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真心实意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德州真心实意为我们提供贴心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青告诉记者,从项目的审批、工作专班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人才待遇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德州优良的营商环境,也用实际行动证明着有研落户德州并非偶然。
近三年来,德州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392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有研集团、中粮集团、中建材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入驻德州、落地开花,为德州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用高质量投资助力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奔流,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正隆起
去年7月,德州市人才政策“破格权”用人单位(第一批)公示,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首批享受德州市人才政策“破格权”。
该公司自2019年与德城区成功“牵手”以来,受限于平台性质,仅企业享受到了市、区两级给予的政策补贴。自从有了“破格权”这张“门票”,很多团队成员能享受到当地的人才政策,这不是简单的收入或者待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德州惜才、爱才、护才的真心实意。
近年来,德州深入实施“人才兴德”战略,主动对接北京人才资源,高标准建设德州驻京“人才飞地”,创新实践“研发在北京、智造在德州”运行模式,助推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德州(北京)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窗口”。目前,已吸引北京大学“超分辨显微镜”等34个项目入驻孵化,集聚包括5位院士、15位教授、65名博士在内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已在德州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14.69亿元、已到位资金9704万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9.8亿元、利税4.26亿元;拟在德州新落地项目9个。
在政策方面,德州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和20多项配套细则,实行“一企一策”“政策漫游”“最优加一点”,打造上不封顶的“无框”政策体系。市委明确“人才资金不设上限,人才工作没有障碍”,市级人才专项资金实现翻番,不断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
目前有超过1200名来自京津等地的专家分别以“假日专家”、离岗创业等方式来德州创新创业。10年来,我市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区四基地”战略定位,深化改革,精准对接,奏响人才兴德最强音,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近5000人次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富有德州特色的区域性人才聚集高地正在隆起。
全面开花,多领域迸发发展新活力
去年以来,德州聚焦食品名市建设,重点实施“1234”战略,全力推进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建设,让面向京津冀的“菜篮子”变身“中央厨房”。
同福集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第一家入驻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的企业。同福集团副总兼投资拓展部总经理表示:“德州作为全国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充满生机,‘食品名市’的建设也正加速,对于企业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机遇。同时,园区也需要企业的吸引聚合效应。”
眼下,中粮、双汇等知名企业在德州加快发展,德州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4家,初步实现小麦、玉米、大豆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年产值突破1100亿元,对全市的税收贡献率达到19%,带动就业30余万人。此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德州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粮”的概念,2023年,德州102万亩核心区地块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这也让这座粮食大市底气更足。
除农业外,德州还在多个领域深入合作,让百姓尽享协同红利。近年来,德州抓好医疗资源的对接,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达成7项合作协议。与北京301医院等30余家京津冀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医疗领域具体合作事项100多项,实现在京津冀就医购药即时联网结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院诊疗水平提升,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让德州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
德州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在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方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德州百姓尽享协同发展的红利。
德州开展名校“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选派15名知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赴北京实验学校跟岗学习。持续扩大“京津鲁冀”政务服务通办圈。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搭建“鲁冀津”政务服务通办圈,签订《鲁冀津三地(33县市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框架协议》,推出涵盖企业登记、商标注册等领域的34个通办事项;10月26日,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天津市红桥区政府政务服务办公室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德州已与京津冀鲁41地建立通办合作,办理各类事项5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