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德州这样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德州这样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原创 阎润珍2024/03/20 14:41: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52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jpg

3月20日,德州市召开“回顾2023,奋进2024”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本芳出席,介绍德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度亮点工作及2024年度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2.jpg

01

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突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印发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推进六大攻坚措施落地;出台《德州市降尘量考核办法(试行)》,优化降尘考核机制。指导8家水泥、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组织工业锅炉窑炉、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查整治,推进加油站及汽修行业治污设施提升改造。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常态化严控柴油货车超标排放行为,全年共计联合检查柴油货车2845辆(次)。
  2.多措并举,推进水污染防治。全市256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竖牌工作,开展黄河干流及重点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入海河流总氮控制专项行动、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发现问题全部立行立改。17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9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全部完工。
  3.加强监管,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任务。深入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发现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各县市区实施方案全部印发实施。
  4.守牢底线,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化工行业环保设施安全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项目审批和安全许可证办理,及时对废旧放射源进行收贮,确保放射源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市县两级先后组织和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32次,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严格执法,提升环境监管效能。统筹调配生态环境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针对环境污染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及社会重点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开展综合或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02

坚持绿色引领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乐陵化工产业园获第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乐陵市和齐河县赵官镇分别获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称号。齐河泉城欧乐堡、乐陵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获省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2.生态法治宣传全面铺开。开展法律服务日活动20余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37例。坚持市县联动、全民参与,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强化新媒体宣传,建立完善新媒体矩阵体系,德州环境政务微信、微博多次入围市直部门年度“十佳”。

03

坚持统筹兼顾
筑牢高质量绿色发展基底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力做好挂图作战重点项目生态环境保障服务。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开展柔性执法,依法实施免罚。全力做好污染物排放要素保障,完成建设项目总量确认584项。落实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各项诉求办结率达100%。
  2.全面加强分区管控。完成2023年度“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指导县市区落实分区管控要求,推动“三线一单”齐抓共用,积极为园区发展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保障。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源头防控作用,推动产业园区环境管理模式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管控,以产业经济升级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以环境质量改善助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升级。
  3.环保产业稳步推进。临邑化工园区、陵城经济开发区、宁津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规划获得批复,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乐陵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天衢新区被列为省十大生态环保特色产业园区,EOD模式列入省项目库。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获省级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试点。

  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深入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黄河国家战略,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答记者问

  2023年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如何?


3.jpg

  郭本芳:2023年,我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推动工业源、移动源和面源减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相比“十三五”末(2020年)改善15.4%,重污染天数7天,相比“十三五”末(2020年)减少10天。
  在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方面,一是组织水泥、焦化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二是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进一步推进源头替代、过程控制和高效末端处理,全流程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以全面管控推动应急减排措施落地见效,对31个重点行业按照企业环保水平进行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管控。
  在移动源污染减排方面,一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柴油货车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二是严格落实已划定的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管理规定,加强日常监督抽测,依法查处未登记编码、冒黑烟、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打造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试点。在天衢新区、齐河县打造工业企业、物流园区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试点,相关做法被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并抄报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9月,全省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德州召开。

  在面源污染减排方面,一是出台《德州市降尘量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降尘考核机制,突出激励惩治双向约束。二是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充分运用在线监控设施、无人机等非现场执法手段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排查并整改扬尘污染问题。三是加强散煤、着火点、烟花爆竹等面源污染防控,不断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定人、定责、定区域,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2023年德州市水质是否有所改善?


  郭本芳:2023年,开展了冬春季河湖水质保障提升行动、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入河排污口整治、入海河流总氮专项排查等一系列水质保障工作,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全市优良水体比例为66.7%,水环境质量指数5.28,同比改善4.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工作要求,本着水环境质量排名不进则退的工作思路,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请介绍一下2023年我市“无废城市”建设进展情况。


  郭本芳: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按照省里统一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持续优化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5个专项工作专班,制定了《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危险废物、建筑垃圾五大类固体废物为抓手,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细化分解为96项具体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区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3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


  请问我市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郭本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23年,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形成美丽德州的生动实践。印发方案部署示范创建工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培训会,对县市区进行技术指导。相关县市区依据文件要求,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和方案的编制并实施。2023年10月,乐陵市和齐河县赵官镇分别获评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已获得各类生态示范创建命名10个,紧随济南、青岛,位列全省第三;我市国家级两山基地命名2个(全省共7个),命名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