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看病没人陪、繁杂流程弄不懂、异地就诊不知去哪里……这是很多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这种情况也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师(也叫陪诊员),他们的工作就是陪同别人就医,包括协助挂号、陪同检查、代取药品和报告等。那么,成为一名陪诊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陪诊”是否靠谱?陪诊行业前景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全程陪同就医,顾客年龄跨度较大
“您好大爷,今天是您做透析的日子,我来接您去医院了。”3月13日早上7点40分,陪诊师李宁提前20分钟抵达顾客家中,与患者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后,带着患者刘大爷前往医院就诊。
7点51分,在李宁的陪伴下,刘大爷安全到达医院放疗科。“李大夫,我们又来了,今天早晨刘大爷喝了半碗小米粥,吃了少量牛肉,还有一个包子。”李宁像往常一样,和刘大爷的主治医生进行诊疗前的病情沟通。等刘大爷开始接受治疗后,李宁就和其他患者家属一样,坐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等待。
“刘大爷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做透析,这是我陪他就诊的第三个月。如今我已经非常了解他的病情,也可以和他的主治医生进行病情沟通。”在等待的时间里,李宁还线上回复了其他顾客的咨询。2个小时后,刘大爷治疗结束,李宁第一时间走进治疗室,搀扶着刘大爷离开医院,并将其送回家中。
“今天上午还有一单,我需要前往另一家医院,陪两名老人进行体检。”上午10点左右,李宁将刘大爷安全送回家中后,便前往德城区另一家医院。排队登记、协助缴费、陪同检查……到达医院和顾客碰面后,就开始了各项体检流程。“下午还有一个顾客,一般忙的时候一天可以接三单。我服务的顾客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年龄最大有80岁。”李宁说。
陪诊师多为男性,收费按小时计算
记者了解到,德州的陪诊行业是从2022年兴起。目前,我市有3家陪诊服务公司,陪诊师从业者多为40岁左右的男性,多为全职,月收入在3000至5000元。陪诊师的费用是按小时计算,2小时以内128元,4小时以内198元,全天急诊298元。
当天下午2点左右,在德城区湖滨北大道的某陪诊服务公司,有两名顾客正在咨询陪诊服务。“我们公司目前有5名陪诊师,均是40岁左右的男性,其中3名陪诊师是全职,2名陪诊师是兼职。”该公司负责人李经理告诉记者,陪诊师虽然不需要具备高学历,但是要求本人熟悉本地医院资源,熟悉就医流程,做事细心、严谨,还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目前,该公司的陪诊师有前医护工作者,还有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和家政保姆等。
李经理介绍,陪诊师的工作主要就是陪伴患者去医院看病、做检查等,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缓解患者的孤独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公司会提前对陪诊师进行培训、考核等,尽可能保障陪诊的服务质量。此外,在正式服务前,双方也会签署相关协议。
部门应加强监管,助力行业长远发展
“陪诊师并不只是陪伴就医那么简单,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这样既方便了解患者病情,提前做好准备,也能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得到患者的信任。”今年40岁的李宁,从事陪诊行业已有两年。谈起行业发展前景,他表示充满希望,“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独居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市民对于陪诊的需求也在增大。”
陪诊行业逐渐兴起,说明市民对于陪诊有所需求。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收费标准由谁来定?在陪诊过程中,如果顾客二次受伤,谁负责?还有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患者权利如何得到保障?
当家人生病,您又不在身边时,是否会选择陪诊师陪同家人就诊?针对这一问题,当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其中3人会选择陪诊师,12人表示会请假亲自陪同或者找亲戚陪同家人就诊,5人表示要看老人和陪诊师个人情况,再进一步考虑是否找陪诊师。
有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该明确陪诊行业制度规范、准入标准、监督监管模式等内容,助力新兴行业长远发展,真正解决市民“看病难”。(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