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走进德州市五老模范、剪纸艺人宋俊英家中,客厅里摆满了笔、墨、刀、剪及各种彩纸,墙面上挂着各种各样的绘画和剪纸作品,一件件作品技艺精湛、寓意得体、积极向上,宽敞的客厅显然已被她当成创作的“基地”。她是如何练就了这门神奇的手艺?又是如何引导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呢?
一份民间剪纸,一种物质传承
1954年出生的宋俊英是宁津县东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的衣服、过年和结婚时的喜帖都需要自己动手完成,这种经历为她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
宋俊英接触剪纸,离不开母亲的影响。农闲时节,宋俊英的母亲总是热心地为村民裁剪各种衣服和鞋子的纹样,这让她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的指导下,她学着剪纸,渐渐地,村里谁家有喜事,她就去帮忙剪窗花,手艺得到了街坊邻里的夸赞。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宋俊英整理出大量的剪纸作品,并于2021年元宵节来临之际在宁津县文化馆开办了剪纸作品展览活动,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022年,宋俊英喜获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这也激发了她深挖剪纸非遗文化的决心。
公益课堂进校园,非遗传承暖童心
作为一名“五老”志愿者,宋俊英更是将剪纸公益送到校园,以剪纸特长,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上课时,宋俊英为孩子们认真讲解剪刀的使用方法、剪纸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在宋俊英的指导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想象力的剪纸作品呈现出来,这也是孩子们快乐心情、美好憧憬的表达。
“每当我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欣赏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发自内心的纯真笑容,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让非遗公益课程充满了意义和价值。”几年来,宋俊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匠心与爱心结合的丰富内涵,为我市关爱下一代工作贡献了一份诚挚的力量。
公益课堂惠全民,传统文化共传承
学习技艺非一日之功。多年来,宋俊英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剪纸的机会。
完成一幅作品,首先绘制图样,有的图需要修改好多遍,之后再用刻刀剪刻。下刀时必须全神贯注,刻刀须与纸面垂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宋俊英在这一刀刀剪刻的过程中,心沉静下来了,功夫也慢慢练成了。她将工笔画、年画、国画等元素融入一幅幅作品中,大多数图样是原创。
宋俊英希望跟更多人分享这份创造美的手艺。她将许多作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同时,不仅自己剪纸,还积极带动更多人学习剪纸技艺。不管是县里、社区组织活动,只要有关剪纸技艺,她都积极参加。
2019年,宋俊英在宁津县文化馆开展了“体验非遗文化,感受剪纸魅力”公益剪纸培训活动,她向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剪纸的分类、题材、常用方法等知识,并以六折雪花争艳立体“春”为主题,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剪出满意的艺术作品。
“希望这些活动可以让居民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增强他们保护非遗文化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宋俊英说。(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佳妮 通讯员 陈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