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两会要闻|2023年德州市工作回顾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两会要闻|2023年德州市工作回顾

原创 王晓松2024/01/13 11:06:5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 109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月13日,德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德州市市长朱开国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2023年德州市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年”为抓手,有力有效应对困难挑战,圆满完成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承压稳进。健全责任分工机制突出靶向调节,靠前服务,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国家、省惠企助企政策,动态推出降本增效措施,退减降缓税费超过50亿元,新增银担“总对总”规模34.9亿元,落实加计扣除政策50多亿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267.3亿元。市县协同推进重大项目谋划储备、要素保障,610个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509 亿元,投资完成率 121%。争取国债资金86 亿元、专项债券 211 亿元,新增贷款476.4亿元。扎实推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举办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40.4%,首次突破60万户。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可实现“三个高于”目标,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二)产业培植集聚成势。七大主导产业和12个标志性产业链加速发展,化工新材料、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型纺织、调味品等 3 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宁津县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有研12英寸大硅片、高纯溅射靶材通线量产,刻蚀设备用硅材料等3 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130个市级以上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6.7亿元,恒源石化转型升级、华鲁恒升高端溶剂项目等竣工运行,景津环保装备、鸿泰鼎新材料等项目扎实推进,晶华光伏压延玻璃项目成功获批。扶优培强骨干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9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 22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1 家、瞪羚企业 32 家,金能科技、通裕重工等11家企业入选省领军企业、省工业百强,营收过 100 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6家、9家。温多利、欧迈机械瑞博龙 3 家企业进入上市审核辅导,新增挂牌企业78 家,新增直接融资 86 亿元。稳步推进数字赋能,新增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4个,新建改造 5G 基站 3002 个,鲁北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我市位列全国数字城市百强第 63 位。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2家、绿色工业园区4个,天衢新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华能电厂高灵活性2x660 兆瓦热电联产项目获得核准,莱钢永锋政策性产能转移和转型升级有序实施,三峡庆云新型储能项目全面投运,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连续3 年居全省第1位厚植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7家,4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齐鲁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9家、院士工作站18家,新入选国家、省重点人才工程 44 人,新集聚青年人才3.5万人,新培育技能人才8.3万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三)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吨半粮”创建扩面提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核心区 102 万亩地块平均亩产 1589.8 公斤,全年粮食总产 157.5亿斤、增长 2.5%,实现“二十连丰”。入选全国首批整地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5.7 万亩,创新“管护增”耕地保护模式。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794家,建立区域农机推广站63个为农服务中心70处。食品名市建设有序推进,食品创新产业园加快建设,天润乳品、安井食品、皇家小虎“超级工厂”等项目建成,中粮面业、薛记食品等项目顺利实施,德州扒鸡、禹城功能糖入选全国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全面推进 40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10个中心镇实施建设项目 389 个、完成投资429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872公里,改造危旧桥梁51座、供水管网 5830公里,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禹城市、宁津县入选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乐陵市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以重大战略为牵引统筹推进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要改革。成功举办央企投资发展论坛等对接京津冀系列活动,深度对接雄安新区,深化与北京朝阳区等战略合作,新开工京津冀地区投资过亿元项目150个、到位资金109.1亿元。协同推进沿黄生态廊道规划建设,黄河、大运河连通廊道路网工程全面完成,成功举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实现全覆盖,宁津县、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入选全国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全面深化开发区改革,产业培育、创新驱动、要素保障持续增强。实施“三个一百”改革工程,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35项、省级135项5项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财政绩效管理等工作分别获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信用就医”、盐碱地改良、粮食烘干仓储全域覆盖等 3 个事项全国推广,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网格+警格+民兵”基层治理等 33 项工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肯定批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闲置资产治理初见成效,国企内生活力和服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实施 59 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有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推出“信用承诺+极速办事”审批、“金服制度”房地产“三全”服务、二手房“带押过户”等一系列集成服务举措,建立企业诉求“2110闭环解决机制,我市居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地级市首位。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处置批而未供土地 2.9 万亩、闲置土地2632亩,供应标准地8462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新设外资企业116家,预计利用外资 5.8 亿美元,货物进出口增长10%左右,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44%3 家企业获AEO高级认证。举办中国一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德州(法国)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地方合作取得突破,缔结友好合作城市6对,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五)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强化规划引领和底线管控,编制完成市县两级总体规划,新编修订城市供热、人防工程等专项规划21个。中心城区103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 255.6 亿元,市体育公园市长河公园新园先后开放,运河大道即将竣工通车市文化科技中心等主体完工,黄庄立交、东风路跨岔河东大道立交桥等加速推进。实施德城区岔河两岸、陵城区西南片区等 19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投资81.1亿元。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4256套,基本建成22558 套,改造老旧小区136个,479个小区供热直管到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6部。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新一轮“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深入实施,62个“三无”、自管小区实现物业专业化服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临武、德郸高速公路等131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79亿元,马颊河、徒骇河治理等48 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 59.4 亿元,改造雨污合流管网139.8公里,提前两年完成“两清零、一提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验收,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扎实有序,新增绿地204万平方米,新建绿道绿廊128公里、口袋公园148处,建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11处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

(六)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财政民生投入占比达 81.3%,就业社保、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 14.4%、34.8%。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多策协同,18 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新增城镇就业 6.1 万,新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4.3万,建成公益性零工市场32 处、服务16.2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53 所,新增学位3.65 万个,招聘教师 2930人实施薄弱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 148 个,为 643 所中小学校 4926 间教室配备护眼灯,256 所中小学校的14 万学生实现在校午餐午休。提前一年完成中心村卫生室全覆盖改建提升,10 个中心镇医养结合体建成启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居全省首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山大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在全省三甲排名由托管前的 40 位提升至 13位。社保参保扩面 17.7 万人,上调增发养老金等待遇 12.6 亿元,惠及群众 133.7 万人。省内率先实现异地住院、门诊统筹、门诊慢病医保联网结算镇街全覆盖,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约费用 11.8 亿元门诊慢特病医保支付病种扩围到 73 种,5600 余人享受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1232 万元。新建 136 处“365 暖留中心”,为2639 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 5276万元,实施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 1767户。258 个房屋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全部化解、惠及群众 6.06 万户。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1.6 万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 6.9万场,大型杂技剧《山水国潮》晋京展演。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增体育场地 11 万平方米,举办全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1300 多场,市体育运动学校加快建设。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双拥共建民族宗教、仲裁调解、档案史志、海关口岸、人民防空、气象减灾、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八抓 20条”举措,扎实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全面优化交通环境整改农村平交路口8522 个,安装减速带 2.7 万条普通国省道综合路况指标居全省第 2 位。更新改造燃气管道 68.2公里,加装燃气安全装置82.9 万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省下达的 PM2.5指标和重污染天数控制任务,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V类及以上标准。植树造林 5.1 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6.5 平方公里。政府债务、城投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有序推进地方法人银行风险资产处置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陵县模式”,“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实现县乡全覆盖,专项整治信访突出问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