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本报记者专访中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她的世界没有光亮,她的人生五彩斑斓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她的世界没有光亮,她的人生五彩斑斓

原创 徐鑫2023/11/05 17:56: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徐鑫 14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1月2日,我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做客德州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教室后排和两侧走廊站满学生,一起聆听“娜姐姐”温暖、有力量的声音。

董丽娜自小弱视,10岁彻底失明,所有人告诉她“今后只有做推拿师一条路”,她却像一名女战士,一次次突破命运预设给她的角色,从推拿师到主持人、从中专生到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从被助者到助人者……

本报记者对董丽娜进行专访,39岁的她腰杆笔直,始终淡定从容,她的世界没有光亮,她的人生五彩斑斓。

如果不能选择命运,那就努力改变命运

*

285e7ecc-8a50-4739-bbaf-65b72c83f029.jpg

1984年,董丽娜出生在辽宁大连,自小患有先天弱视,10岁时彻底失明。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周围人却在告诉她一个残酷的命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这是你以后唯一的出路”。

董丽娜十分不甘,为什么身边视力正常的小伙伴都在梦想未来做什么,而她早早被看到了结局?如果不能选择命运,那就努力改变命运。

在大连盲聋学校上学期间,她将图书馆几百本砖头厚的盲文书籍搬回来细细品读,是全年级摸读速度最快的学生。她还学习盲谱、练手风琴,参加学校演讲与口才小组。毕业后,董丽娜曾在一家按摩店从事盲人按摩,工作之余,她把时间全部用于函授英语学习。

这期间,有人嘲笑董丽娜,还是那句从小听到大的话,“读书、学习都没用,好好学推拿才有出路”。董丽娜依旧没有分辩,只是随着自己手中改变命运的筹码越来越多,她的内心也越来越强大,她很清楚的知道,“努力有用,自己会有发光的一天”。

用23年翻盘,让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北京一家公益机构,可以帮助盲人朋友学习播音主持。于是,踏上去北京的列车,开启她逆风翻盘的人生。

她每天摸着盲文练习每一个字的发音,但视障人士学习播音要比健全人困难得多,有些发音对嘴型有要求,她便用手摸索着一点点纠正,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没有盲文版,她就自己抄录。

在和命运“较劲”中,董丽娜十指通红,声带嘶哑,不退分毫,直到所有的努力和机会撞了个满怀。

2007年,她以97.8分的成绩,拿下普通话一级甲等的专业资格证书。2010年,她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是其中唯一一名盲人选手,最终获得二等奖。随后,她被敬一丹引荐走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担任嘉宾主持,坐在电台前,紧张、激动、骄傲、委屈全部涌了上来,23年的默默努力,这一刻,她让世界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成长,是一生的主题

*

今年5月份,董丽娜开始做自媒体,最初,她不确定性格“严肃”的自己,是否适合能在以娱乐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平台被认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开始在网络上发布朗诵作品,普及如何引导视障人士的知识,出乎意料的,她快速收获了到与她心灵契合的一群粉丝,其中多数是年轻人,大家亲切的称呼她“娜姐姐”。

“娜姐姐”的励志故事给无数人带来力量,大家也会在她的视频下留言,希望她可以帮助自己走出“迷茫”“焦虑”“挫败感”……董丽娜对这些留言感同身受,她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从最初的被助者,转变成今日的助人者。

董丽娜最被大家熟知的朗诵作品是《春天是一点点花开的》节选,“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这段话像极了她自己的经历,也为暂处困境中的同行者共勉。

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都看不见。董丽娜更加了解生活的本质,她敏锐地感知着世界,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给自己定的人生主题是成长,希望自己每一天都有变化。”董丽娜说,未来自己会一直在语言艺术领域深耕,保持学习能力,参与播音教学、录制有声读物、参加朗诵会等等,用自己所学服务更多人。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