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9月12日,我市召开博士(后)招引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市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春华,市委编办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周卫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尚键出席,介绍我市博士、博士后招引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工作,深入实施“三年500名博士、5000名硕士、10万名大学生兴德计划”,全面推进引凤、留凤、还凤、强凤、惠凤“五凤工程”,吸引广大青年人才毕业留德、工作来德、在外回德,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去年以来,全市新引进大学生5.78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3400余人,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市本级累计落实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安家补贴等资金2.4亿元,有力支持了青年人才发展。 为更大力度集聚用好博士、博士后等青年高层次人才,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 对进入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博士后,除正常工资薪酬外,每月给予5000元生活补助,补贴时限24个月;给予5万元一次性项目补助;获批国家、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补助的,给予1:1配套支持。 市、县(市、区)事业单位引进博士研究生,可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双向选择”、岗位特聘方式引进,除正常工资薪酬外,每月给予1500元生活补贴,连续补助3年;对到我市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就业的博士研究生,除正常工资薪酬外,每月给予5000元生活补助,连续补助3年。 对来我市自主创业的博士研究生,每月给予最高1万元房租补助,连续补助3年;最高可申请60万元担保贷款,给予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实施“假日专家”工程,对我市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博士研究生开展项目合作的,按照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给付薪资报酬的50%给予补助,最高可补助100万元;每年从高校院所选聘一批博士研究生到我市企业挂任“科技副总”,每年给予2万元工作补贴,考核评估优秀的给予3万元奖励。 对本人或配偶籍贯、出生地在德州的4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目前是我市以外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或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可按照“同级对口、全市统筹”原则予以回引安置。 对回我市企业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德州籍博士研究生,给予其家庭1万元奖励。 全职在我市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博士研究生,可入住市、县(市、区)人才公寓,在我市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20万元安家补贴;对从市外柔性引进或不定期来德服务的博士研究生,在我市无住房的可免费入住酒店式专家公寓。 全职在我市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博士研究生,配偶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按照“全市统筹、同级就近”对口安置;随迁配偶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暂未就业或已进行失业登记的,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标准,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补贴,并缴纳相应社会保险,连续补贴3年。 全职在我市工作或自主创业的博士研究生,子女入托或申请就读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结合学校学位情况和本人意愿,优先安排到公办幼儿园、公办学校就读;高中转学的,在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根据个人意愿安排到市直高中或居住地、工作地学校就读;非我市户籍子女就读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学校或参加初中升高中的,享受我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为符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颁发“德州惠才卡”、定制“德才码”,享受医疗保健、交通出行、休闲旅游等24项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成立“德州人才之家”和德州博士俱乐部,搭建青年人才交流联谊、发展赋能、生活保障等全链条服务平台。 以上10条政策措施,涵盖了博士研究生从就业、创业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目的就是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来德州就业创业的博士研究生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真诚邀请海内外博士、博士后和广大青年人才选择德州、融入德州。 在博士(后)招引工作中,编制保障至关重要,请介绍一下我市博士(后)招引工作的编制保障情况? 周卫胜:一是统筹用好编制资源,全力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专户,支持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不受本单位年度用编进人计划限制。目前,全市已使用高层次人才专用编制引进博士15名。 二是建立联合引才机制,搭建人才“两栖”平台。在市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促进中心加挂“德州市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促进研究院”牌子,作为支持重点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统筹100名事业编制,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编制周转池,推行“编制在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联合引才机制,支持事业单位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与重点企业共用共享,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三是优先安排用编计划,重点保障博士引进需求。在分配使用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时,优先安排199名事业单位用编进人计划,专项用于百名博士研究生引进工作。 四是精简压缩办事流程,开通落编绿色通道。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在编制保障方面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核流程,特事特办、随申随办、当日办结,助力我市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市近期发布的199个事业单位博士引进有关情况。 尚键:为持续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德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月25日,我市统筹全市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发布引进百名博士研究生公告,面向社会引进博士研究生199名。其中市直100名,县市区99名。 报名范围为国内外普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2年8月25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公告为长期引进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报名,根据报名情况,不定期由人才引进单位启动测评、考察、体检等程序,岗位招满即止,未招满的岗位报名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本次博士引进主要以教育、卫生部门为主。市直引进岗位共100个,其中教育系统41个岗位,卫生系统40个,其他农业、建筑、规划等部门共19个。在专业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专业。 本次博士人才引进不设开考比例,引进的流程为:报名及资格审查、双向选择(即有意向的博士研究生与用人单位进行意向对接)、组织测评(即用人单位可根据单位和岗位实际,灵活采取答辩、试讲、面谈交流、专家评议、专业测试等方式进行测评)、考察体检、公示聘用。程序方面流程清晰,优化高效。 大家可登录德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了解岗位需求情况,岗位表都有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有意向的博士人才可以直接与招聘单位联系,也可拨打市人社局事管科电话0534-2687084咨询。 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博士后工作有关情况,及此次发布的第二批博士后岗位招募令有关情况。 尚键:近年来,为更好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科研人才对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我市从平台建设、生活补贴、项目资助、购房补助、绿色通道服务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先后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1家,平台总数达49家,居全省第七位,引进博士后超过100人,发放生活补贴、项目资助超过400万元。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加快推动全市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人社部门围绕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博士后集聚赋能行动,赴企业开展“问需求、听建议、送政策、解难题”活动,建立全市博士后平台培育对象目标库,征集发布第一批77个博士后岗位招募令,举办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百名博士德州行”等系列活动,成功新建博士后平台10家,新增数列全省第三位,并且首次实现博士后平台县域全覆盖。新引进博士后25人,较去年全年增加39%,为全面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能级平台和高层次人才支撑。 这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第二批博士后岗位招募令,共包括40个岗位项目71个需求计划,涉及环保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医药等专业领域。各用人单位结合科研项目,对博士后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做了详细要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薪资待遇支持。 大家可登录德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了解岗位需求情况,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也可拨打市人社局人才开发科电话0534-268718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