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路面缝补首用“热”修复!德州城区2.6万平方米车行道养护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 / 正文

辟谣平台.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路面缝补首用“热”修复!德州城区2.6万平方米车行道养护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

原创 徐鑫2023/05/17 17:05:33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德州晚报 编辑:徐鑫 35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5月17日,在天衢路岔河以东路段,1台大型设备像一列慢速行驶的列车,缓缓推进。在电脑的自动控制下,经过加热、耙松、新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等系列工序,崭新的路面如卷轴展开一般在设备的后方渐次呈现……这就是我市首次在城市道路养护中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

3196c11e-47e9-4011-b78e-ed6e8f88ce1b.jpg

天衢路、晶华大道作为市区主干道,交通流量大。经过多年运行,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车辙、龟裂、坑槽及沉陷等病害。若采用传统修补方式,费时费力,且需封闭施工,容易引发交通拥堵。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市城管局市政设施服务中心今年引进了热再生先进工艺,计划对天衢路、晶华大道约2.6万平方米车行道进行“热”修复。

6c7a3f21-b972-4203-b475-cb0d38637e1e.jpg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艺,即用就地热再生机组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添加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然后重新搅拌后摊铺、压实成型的路面维修工艺。该技术具有“三大”优点,一是“零废料”,完全利用原有老路面旧料,旧料100%循环利用,节省了大量原材料,免除了废弃料的运输过程,避免了占地堆放和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施工快”,施工速度可达4米/分钟,待路面温度低于60℃,即可开放交通,10分钟内即可完成转场状态和施工状态的转换,不必采用全封闭施工,对交通的干扰减至最低。三是“污染小”,经过权威机构测算,就地热再生养护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是传统养护工艺的20%。

近年来,市城管局市政设施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尝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此次使用的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就是一项重要创新尝试。为提升道路管理水平,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此次施工开启“夜间模式”升级版,“分时、分段、分幅”施工,快修整、快开通,力求把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为市民营造更便捷、更舒适、更畅通的出行环境。

已有0人点赞

637334300423557261344394321.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